文 | 本刊记者 刘庭梅 通讯员 初宝旭
一份工资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保障和希望。拖欠工资则会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近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法院江东人民法庭受理了一批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2022年1月,被告雇用原告14人,在被告承包的工程处进行抹灰等工作。工程结束后,被告应支付14名原告工资5万余元,但被告却以种种理由拖欠工资。原告遂诉至法院。
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为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在开庭前多次与被告沟通,开展了大量的调解工作。最终,开庭当天,被告到庭与原告进行和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根据调解协议,被告也按时向原告结清了劳务费。
司法为民是江东法庭的工作宗旨,红色精神则是它的源泉。通化市是一座英雄辈出、薪火相传的红色之城。抗日名将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空军军神”抗日英雄高志航故居均位于此。这里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历史资源丰富。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江东法庭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夯实思想根基,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司法能力,全力打造司法为民“红色法庭”。近年来,该法庭先后获得“通化市青年文明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展现了“红色法庭”的为民担当。
强化政治建设 提升队伍凝聚力
8月17日,江东法庭开展“深学笃行‘两个确立’,打造便民‘红色法庭’”主题党日活动。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任继强,东昌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涛等现场参与活动。
2022年8月17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法院江东人民法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摄影 宋卓
座谈会上,江东法庭党支部书记陈鹏介绍了该支部的党建工作。江东法庭党支部是通化两级法院中首个以法庭为单位成立并配齐支委的党支部。该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把司法职能向纠纷产生的源头和前端延伸,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案中调解。
任继强对江东法庭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前哨站”和“桥头堡”。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和谐。
近年来,江东法庭扎实开展“两个确立”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并通过积极开展研讨会、读书班、征文、知识测评、谈心谈话等多种活动,巩固检验政治学习成果。
2020年年初,江东法庭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关键时刻,江东法庭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投入一线,参与防疫工作,并连续坚守岗位48天。有的干警主动申请住在法庭,夜班值守后,白天还要参与物资配送、排查走访、防疫宣传等工作,与街道基层党组织共同筑牢防疫“红色堤坝”,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
法庭社区携手 共治共建促发展
近日,江东法庭受理了该市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诉业主未支付物业费的系列案件。考虑到该小区多数业主未交纳物业费的普遍共性问题,法官深入社区,将物业公司代表及业主代表约至江东法庭驻社区工作室。在充分听取了物业公司及业主代表的意见后,法官耐心向双方释法明理,让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基本事实和法律关系心中有数。当天,9件纠纷在现场得以化解,其他业主也表达了调解的意愿。最终,该系列案件得以圆满解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江东法庭积极深入基层,与辖区团结街道建和社区对接,于2021年4月成立江东法庭驻社区工作室。对于社区网格员排查出的矛盾线索,法官及时介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从源头减少诉讼案件,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当事人诉累。
此外,江东法庭以驻社区工作室为平台,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居民冷静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对于社区居民关心的继承、老年人维权、邻里纠纷、借贷纠纷等内容,法庭定期开展宣讲,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助力构建良好的社区环境,推动创建“无讼社区”。
优化司法服务 多元解纷暖民心
日前,江东法庭受理了李某(女)与陈某(男)变更抚养权纠纷一案。双方此前离婚时,约定婚生女小丽(化名)由陈某抚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丽逐渐长大,陈某再婚并育有一子。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由其抚养小丽,并要求陈某支付抚养费。
法官在与李某沟通后知悉,李某请求变更抚养权的原因在于,被告再婚,又有了孩子,李某担心女儿会受欺负。然而,李某现在一个人生活,且无固定工作,经济条件有限。法官遂建议,如今小丽已经上了初中,李某可以听取女儿的想法。
经向小丽了解,原来,继母对小丽很好,并不存在受欺负的情况。但在选择与谁一起生活时,小丽还是表示了沉默。法官遂再次与李某和陈某沟通,耐心向双方讲解如何在离婚后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最终,陈某同意小丽与李某一起生活,并愿意多支付抚养费,改善孩子和母亲的生活条件。
江东法庭法官在审理家事案件的过程中,力争将矛盾纠纷对家庭情感的撕裂降到最低,以柔性司法举措,把司法为民的承诺化为每个家庭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2020年7月,江东法庭开始独立收案时起,便积极落实繁简分流改革,探索“调解+速裁+精审”一体化审判模式,提升审判质效。法庭加大诉前调解力度,邀请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同时,法官积极介入,实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截至目前,该法庭在诉前成功调解案件346件,调解成功率达55%。
在积极开展诉前调解的同时,法庭畅通速裁渠道。针对当事人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法官开展速裁工作,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办案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当事人的满意度。
同时,江东法庭深入打造“田间巡回法庭”,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江东法庭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承精神之火,践行初心使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期待,探索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思路,展示人民法庭新担当,书写“红色法庭”美丽新篇章。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22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8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