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何区别
2022-12-22 13:01  浏览:1532  搜索引擎搜索“广企汇”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广企汇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虽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退热药,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小的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合理选用。


两种药存在四个“不同”

1

作用机制不同

布洛芬为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种,可通过对外周神经环氧合酶-2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或炎症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环氧合酶-3合成前列腺素达到解热镇痛效果。从二者作用机制可以看出,它们均可用于退热和止痛,但对乙酰氨基酚抗炎作用较弱。

2

作用特点不同


3

特殊人群选择不同

即便两种药同是退热药,作用机制也相似,但部分特殊人群选择用药时仍稍有不同。

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乙酰氨基酚用于≥2个月的儿童退热,布洛芬用于≥6个月的儿童退热。因此,在选择退热药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

孕妇:虽然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但对于怀孕28周以下的人群也可使用布洛芬。研究发现,怀孕超过28周的女性使用布洛芬退热有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晚期女性发热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蚕豆病患者:建议蚕豆病患者选择布洛芬退热,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加重或引发这类患者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导致严重后果。

消化道溃疡患者:有活动性或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穿孔的患者,需要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有加重或诱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4

不良反应表现不同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良好,是居家常备退热药。但即使安全性较高,作为药品也不可避免会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不良反应。二者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以及使用人群稍有区别,所以二者不良反应表现不尽相同。

有研究发现,使用布洛芬出现不良反应的人中,老年人更多,大多发生在用药1天内,以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多见,一般需 0~3天恢复。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更多见于<10岁的儿童,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7天,同样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居多,但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主要集中于7~30天。


两种药能否联合或交替使用

有研究显示,两种药联合或交替使用在降低体温方面比单用效果要好,但温度下降不足1℃。两种药联合使用并不能改善舒适度,交替用药虽然在舒适度改善方面有差异,但临床意义不明,因此至今仍存在争议。

同时,因两种药联合或交替使用方案过于复杂,有可能导致用量错误或混淆给药间隔时间,引发药物过量,甚至中毒。因此,不推荐两种药交替使用,尤其不建议两种药联合使用。

使用退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虽然药品名称相同,但不同剂型、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可能含量不同,大家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服药错误。

★大多数儿童腋温超过38.2℃或出现明显不适可使用退热药。

★2月龄以下儿童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热药。此类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且表现不典型,建议去医院就诊。

★部分人群在使用退热药的同时会服用感冒药,但大多市售感冒药中均含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需注意服药时间间隔,避免药量过大。

★使用退热药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正常体温,而是希望能够减轻发烧引起的不适,提高舒适度。因此,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即使仍很高,也不建议提前使用退热药。两次用药至少间隔4~6小时。频繁用药甚至增加药量等,均可能因用药物过量而出现损伤。以儿童为例,若仅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口唇颜色正常、黏膜湿润、神志清醒、哭声有力、退热后精神状态良好且无其他症状,可以暂时居家观察。

布洛芬和布洛芬缓释区别在哪


缓释顾名思义为缓慢释放的意思。以布洛芬为例,普通的布洛芬混悬液进入人体后,药物会立即释放,起效较快,作用维持6~8小时,服药次数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而布洛芬缓释胶囊进入人体后,药物会持续缓慢释放,药效维持时间更长(12小时),服药次数也相对固定(12小时1次)。

绝大多数缓释药物只能整粒吞服,不能掰开、咀嚼或碾碎。因此,混悬液儿童和成人均可使用,但缓释胶囊由于剂量固定,只推荐用于成人。


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 余静洁

编辑:杨真宇 刘洋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发布人:bef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