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4年11月2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时长:4小时10分钟
整体评价:一位母亲颠沛流离的一生,文字流畅易读,推荐。
更多好书推荐,关注“百书千面”
故事梗概
60岁的作者开始写他母亲的故事。时间会让一代又一代人如同尘埃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苦难的故事注定会伴随着遗忘随风而去。提起的笔仿佛赶路的人催促着作者又一遍重走他和母亲的人生之路。
1919年秋园出生,1932年离开家乡从洛阳到南京,1937年从汉口到丈夫老家湘阴,1960年从湖南逃难到湖北;1980年从湖北回到湖南丈夫老家颐养天年。主人公经历的时代同《活着》很像,不同是这次是女性的视角,多了母亲的身份感情方面就更加细腻和充实了。
感想一:从名字说起
子恒:恒,久远。长子父母的希望,按着父母的想法放弃了两次出外工作的机会,留下来当了老师,也是最后就在秋园身边的孩子。算是父母理想的延续。
子骅:骅,骏马。最像秋园的女儿。幼年为了照顾弟妹,被迫就在家里。但是一旦有机会,就会驰骋千里,巾帼不让须眉,去工地挑沙子到山上砍毛竹。让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那个时代的女性逃不出结婚生子当贤内助的结局。但这并不等于无能无力。
夕莹:不带子的名字,会让我想到夕颜花,萤火虫。跟在姐姐屁股后面,一闪一闪亮晶晶,灵动闪耀的孩子。也是那里美好生活结束的开端。
子恕(赔三):从这个孩子开始,便只提小名,不再文绉绉的,开始接地气,也不得不接地直到他离开,我们才知道了他的大名。他是赔给夕莹姐姐的,他要恕什么?宽恕母亲,还是这个世界?
子平(田四):家中有屋又有田,平安是福,是当时秋园一家的愿望。送给别人养活是为了保他温饱,送他上学是为了他的前程。结果一切戛然而止。就如秋园,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平凡的生活吗?
仁受:忍受的谐音,被书友们骂的最多的人。他的一次次决定都让这个家进一步陷入泥潭。也就是这种于心不忍,让一些被他救济过的人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
刻画这个人物,这一方面反衬了秋园的坚韧,能干。也反映了当时确实存在的一类人,新旧交替哪有绝对正确的选择。放不下面子,脱不下长袍,丢不下原则。在曾经的体系中陷得越深,掉头就越难。女儿去讨饭他也坚持扫干净,到最后遵循本能的吞咽着。
秋园:原名梁秋芳。那是的女人很少有名字,都是张氏,王氏。梁家的两位嫂子的名字就是嫁过来后公公给取的。文中提到了很多植物,先是药店家中的庭院树,最后是赐福山后的竹子,枫树、橘子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园子收获了很多,也包容了很多。
感想二:关于女性的抗争
有人说它是女性版的《活着》,相同的年代和相似的苦难。相比而言,这一部我更有共鸣,也许是同性惺惺相惜的缘故。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漫长的时代中,女性的抗争更为让人动容。因为人们总是预设女子是柔弱可欺的,所以除了生活的苦难,他们还要对抗社会的规训。
秋园的幼年生活需要容忍缠脚带来的碎骨之痛。秋园的嫂子们需要靠婚姻解救,寻求庇护。新婚的秋园也对丈夫惟命是从无脑的跟随。然而当这个无能的男人不能撑起家庭提供稳定收入时,秋园又开始找活计,种地,做裁缝,千里寻子,四处漂泊。仁受死后,秋园漂泊到湖北的新一段婚姻是幸福的。原因仅仅是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关心而那本来是理所当然的。
感想三:在命运面前我们都是浮萍
阅读时总能看到书友们上帝式的点评。如果当时没有下船归乡,没有挥霍施舍,而是置房买地。没有辞职回乡种地。生活会不会不同呢?
谁能预测未来?哪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屯田制地会被“扫地出门”,随大部队南渡也可能丧命于战火。就像当年的I T精英现在沦为码农牛马一样。
《秋园》倡导的教育,成为医生或老师的职业规划。《平凡的世界》倡导的劳动最光荣。都是我们通过小说寄托的真善美的美好愿望。
世事变化,谁能永立潮头呢?你我都是浮萍。我喜欢看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故事,因为那些挣扎犹豫踌躇都是如此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