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了非凡读书馆的《卢芹斋传》,我比较孤陋寡闻,第1次听到这个名字,更不用说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有关古董的书,而卢芹斋有人称他为古董教父,他的一生复杂而多面,充满了争议。
非凡精读馆是这么描述的:“你可以不知道这个人,但你无法忽视中国国宝被盗、运往海外的这段历史。唐王李世民昭陵六骏石刻中的两骏,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一尊高约5米、重达20吨的隋代大佛,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藏有来自山西广胜寺的《药师经变》图……这些中国的珍宝是如何出现在国外的博物馆的?背后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卢芹斋”。
听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也觉得很无奈。为这些国宝、为这些古董,漂洋过海,客居他乡。如果文物会说的话,我相信他们一定希望落叶归根,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家。
历史不能轻易的被评判,也无法完全被还原。有种说不出的感慨。岁数越来越大,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觉得完全没能用是非对错来评判。所谓的是非对错,都在每个人的角度里,而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标准也就不一了。
淡淡的惆怅,还未释然中,随着又刷到一篇微信推文:《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也是有关遗落他乡的文物。文中写到:“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据统计,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全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英博物馆。”
还是年少时好,不经事,岁月累积,人渐老,易伤感。如有一朝,再度回到大英博物馆,若能见到那5米高的隋代大佛,想必是潸然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