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说最近总是为道德所困扰,希望能够在困厄生活中找到一丝亮色,好像屋漏遇着连绵阴雨,所以希望有人能够劝慰自己,告知如何掉到乌漆嘛黑的日子,依然能够开心而自然的生活。
我可以告诉一个方法,天天对着抖音傻笑,这样你就能够得到足够的安慰了,你也不用受到太多困扰,那些惊讶、恐惧、扮丑、自夸,超越常人认知的丑陋,足以吸引你的所有时间。只是可惜的是,你最后会长叹一生,这些到底和我有毛关系。
你就像深海的鱼,被孙悟空的金箍棒搅动的四处游荡,本来有一个专一的善心,最后却时而激愤,时而沮丧,你那灵动的思想,成为随波逐流的情绪,你最高贵的能力,交付给了那些平淡庸俗的日子。
凡是轻易得到的东西,一定需要认真端详一下,唾手可得对外物可以,但是对卓越很难。你从来不会见到一个真正轻易成功的人,他必须用实力和努力,用信仰和坚持证明自己。而美德就是至善,能够让你的每天变得更加充满力量和意义。
关于至善,王阳明的心学和塞涅卡的斯多葛都有自己的探讨,他们都希望能够证明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涵养,有自己的本心,可是最后都在世俗生活中失去了自我。最后因为蒙蔽而失去正确的方向。他们认为遵循道和自然是重点,向内关注我们自我的需求,那种为善抑恶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的向上成长,不断让自己的心性更加明亮。
郑朝朔问王阳明道:“至善也需要从具体事物上去求得吗?”王阳明回答:“至善只是使自己的心达到纯粹都是天理的境界便可以了,在具体事物上又能怎么探求呢?你倒举几个例子看看。”
朝朔说:“比如说侍奉双亲,怎样才能为他们取暖纳凉,怎样才能侍奉赠养,必须做到恰到好处才是至善。所以才有学问思辨的功夫。”先生说:“如果只是取暖纳凉、侍奉赠养得宜这些事,一两天就可以讲完,用得了什么学问思辨?只要在帮父母取暖纳凉时,让自己的心思纯粹都在天理上即可;侍奉赠养父母时,让自己的心思纯粹都在天理上即可。这一点才是必须用学问思辨的功夫来求索的,否则不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所以,即便是圣人,仍然要持守精研专一”的功夫。如果只认为将那些具体礼节做得恰到好处就是至善,那就好比是扮作戏子,将帮父母取暖纳凉等事一一表演得当,也可以叫至善了。”
苏格拉底认为,天底下最高的智慧就是分辨善恶。而塞涅卡认为,所有的善都是尊荣的,所有的困难都只会占据“善”的名号,而美德使它们变得尊荣。
在他看来,斯多葛信徒对人类命运有着更大的期望。如果只考虑身体的话,他们有权利这么认为。但如果向内面对灵魂的话,他们马上就会用神的标准来衡量人。他认为不要计较那些哲学家的文字游戏,世俗人们把最为尊荣的主题转换成音节的把戏,并用传授琐碎片段的方式,贬低并耗尽了灵魂。只有这教导,让哲学变得困难,而不是更加伟大的人。
在法尔萨利阿战线上失败或是胜利,也没有区别吗?尽管小加图的派别被打败了,但小加图没有被打败;难道他被打败后所体现的美德,与他赢得胜利和平返回故土后所体现的美德,是不一样的吗?”
当然是一样的。因为这都是同样的美德,只是邪恶的命运取胜了,而善良的命运被抑制住了。无论如何,美德都不能增加或减少,它始终如一。
就算失败了怎么样,勇气长存、正义犹在,节制的品质体现在各个方面,而追寻智慧的光始终未曾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