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洪 丁俐 杨小雨
“感谢法官和调解员耐心细致的调解,让我们不用打官司就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日前,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人民法院“法院+工会”调解室内,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紧紧握住法官的手,颤抖的双手透露着他此刻激动的心情。
近年来,樊城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党委政府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构建源头治理、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纠纷解决路径。2022年1—9月,樊城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数量同比减少1958件,诉前委托调解案件1132件,调解成功案件559件,调解成功案件数量同比增加86%,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共建“无讼社区”
织密基层治理“触角网”
近日,樊城区铁路社区某小区的电梯加装工程终于恢复施工,此前该工程已中断10个月。“感谢法院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小区业主张某给樊城法院立案庭法官张挺打来致谢电话。
铁路社区某小区的业主多为老年人,因小区建设较早,没有安装电梯,导致高楼层的业主出行不便。2021年11月,小区大部分业主商议后,决定加装电梯。在报相关部门批准后准备施工时,加装电梯工程却遭到部分低层住户的阻止。低层住户认为,加装电梯会对其房屋造成不利影响。无奈,想要加装电梯的住户打算将邻居起诉至法院。
得知情况后,樊城法院派驻铁路社区法官工作室的法官张挺立即介入协调。她与调解员实地考察后,决定组织住户面对面协商,并邀请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襄阳市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在调解室里,张挺耐心地倾听双方意见,并适时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在调解室内握手言和。
2022年8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在铁路社区居委会对一起因加装电梯而引发的纠纷进行调解 摄影 高尚
2022年6月,樊城法院与樊城区中原街道办事处共同出台了《关于共建“无讼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并以铁路社区为试点在襄阳市率先创建“无讼社区”。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樊城法院常态化派驻一名法官和一名法官助理,对社区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人身损害纠纷、租赁合同纠纷进行先行调解。调解成功后,法官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创建“无讼社区”以来,铁路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1%。
“以前居民之间有纠纷都是先找居委会,居委会调解失败后,我们只能建议居民去打官司,但打官司往往导致居民间的积怨不断加深。”在铁路社区党工委书记龚新涛看来,法官帮助调解则完全避免了矛盾,让纠纷化解在诉前。
凝聚多方合力
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近日,在樊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法官工作室(以下简称“樊城区综治中心”),法官苏强和调解员正在忙着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李某多次向刘某购买不同规格的井盖,但是,2000元的货款迟迟未支付。刘某索要多次无果后,将李某起诉至法院。为有效化解纠纷,苏强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将案件委派至樊城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在调解员和苏强的努力下,李某当场给付货款。该案只是樊城法院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缩影。2022年6月,樊城法院派员入驻樊城区综治中心,并成立了法官工作室。该工作室由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
“诉源治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绝不是仅靠法院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樊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关健表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多方力量凝聚起来,才是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最佳路径。
近年来,樊城法院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扩充解决纠纷主体,先后与樊城区总工会、襄阳市金融消费保护与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市金融消调中心”)、襄阳市房产和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建立对接机制,形成涵盖劳动、金融、物业、道路交通等多类主体的“1+N”专业化联调化解机制。目前,樊城法院已与12家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拥有在册调解员53名。
同时,樊城法院采取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作风踏实、善调处、受欢迎的调解员队伍。2022年以来,调解组织参与调解案件共计1458件,调解成功率达48%。
下沉重点领域
延伸司法服务“供应链”
樊城区作为襄阳市核心区域,金融保险机构集中,金融保险纠纷案件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应对金融案件数量的不断增长?樊城法院以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为突破口,与市金融消调中心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合力打造“立案前委派+诉讼中委托+执行中邀请”的全流程调解模式。目前,樊城法院已基本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解纷新路径。
襄阳市金融消调中心主任王久明坦言,过去,调解员只能采用面对面调解或通过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即使调解成功,也无法及时确认调解结果。如今,市金融消调中心的四名调解员均已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从而实现“线上调解、线上确认”的功能。这大大减少了文件流转、材料交换、司法确认等流程的周转时长。
此前,某银行与某汽车零部件公司签订《国内保理业务合同》。借款清偿期限届至,该公司仍然拖欠银行借款本金2300万余元及相应利息。银行追索未果,遂向法院起诉。
收案后,樊城法院迅速进行涉企经济影响评估。了解到某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现金流紧张,无法一次性还清借款。若直接立案,可能影响该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且银行也将预付高达16万元的诉讼费。
在征得银行同意后,樊城法院立案庭决定暂缓立案,并将案件移送至市金融消调中心进行诉前调解。最终,经过调解员和法官的释法明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现场完成司法确认:该公司每月定期定额履行付款义务,直至还款完毕。目前,该公司已经偿还借款2000万余元。
此外,樊城法院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联合市金融消调中心先后走访辖区内金融保险机构,开展涉金融保险纠纷诉前清理工作,做到“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风险不扩散”。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2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7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