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率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山东历城县,二十二岁后入南宋。
他是力主恢复国土的爱国官员、杰出的爱国词人。著 有《轩 词》(一名《稼轩长短有》),
现存六百二十多首,是两宋词人中传世词作最多的一人。
一六一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下攻宋,金国内对女真统治者深刻怀恨的汉族
人民,乘机纷纷起义。山东中部当时出现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年轻的辛弃疾也领导
了二千多人举行起义。不久,辛弃疾带了队伍投到耿京旗帜之下,任“掌书记”,和耿京共
同擎画抗金活动。
“一六二年,金国内发生政变,南下金军的一些将领杀死了完颜亮后引兵北还。辛弃疾认为
这正是南北抗金力量联合收复失地的好时机,建议耿京主动与南宋朝廷联系,以便南北呼应,
进行北伐。耿京遂派辛弃疾与贾瑞等人奉表赴临安议事,高宗召见了他,并授耿京为天平节
度使,辛弃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
就在这时,耿京部下张安国被金人收买,谋杀了耿京:率部向金人投降,因此当上了金国济
州的知州。辛弃疾在北返抵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时,听到了这一消息,立即率领五十名骑
兵,长途奔驰五百多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拥有五万之众的金军营垒之中,生擒张
安国,另召上万名士兵反正。金军被辛弃疾的壮举惊得目瞪口呆,等清醒过来追击时,日夜
疾驰的辛弃疾等五十名勇士及其一行已渡过淮河,追赶不上了。辛齐疾写了《鹧鸪天》一词,
记录了这件事:“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妮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从此以后,辛弃疾留在南宋,先以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被差遣签判江阴( 今江
苏江阴)。一一六三年(隆兴元年 ),宋孝宗赵春起用抗金老臣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因
为主要将领不和,宋军在符离败北。孝宗收复失地的锐气受挫,又与金议和,重订盟约。面
对急转直下的抗金形势,辛弃疾写了十道奏疏,即《美芹十论》,于一一六五年上奏宋孝宗。
《十论》认为要“不以小挫而沮吾大计”并且精辟地分析了宋金双方形势,指出“我有三不
足虑,彼有三无能为”,恢复之功“必其有可成”。《十论》还对北伐的军事行动作了具体的
规划。可是孝宗没有采纳辛弃疾的建议。
一一六八年( 乾道四年 ),辛弃疾通判建康府( 今江苏南京》。一一七 O 年,曾取得采石大
捷的虞允文任宰相,辛弃疾对之寄予很大希望,遂作《九议》,上书虞允文,再次陈述了恢
复大计,结果是“讲和方定,议不行”。不久,他被调离军事重镇建康而出知滁州。辛弃疾
怅然失意,知渡江北伐无期,遂寄情思于诗词。
此后,辛齐疾先后担任过滁州知州、江东 安 抚司 参议官、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
力”,尽力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事,如兴修水利、办学校、
打击豪强等等。在这一时期,由于南宋政府赋敛繁重,两湖地区连续爆发了赖文败、陈子叨
等的起义。其中赖文政领导的茶贩起义,是南宋较大的一次起义,历时四个月,最后为身任
江西提点形狱的辛弃疾所镇压。但辛弃疾在对待国内阶级斗争问题上,并非一概主张镇压。
一一七九年,他在上给宋孝宗的《论盗贼礼子》中说:“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
盗,今年则除,明年剿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臣不胜忧国之心,实有私忧过
计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开盗之术,无侍其平盗之兵也。”他要宋孝宗“选用廉
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一一八一年,辛弃疾调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治理江西一带荒政。他到任后,采取了两
项措施,一是在各州县张贴布告,打击投机商人,规定“闭来者配,强采者斩”不准四积和
抢劫粮食;二是官府发放无息贷款,贷给经官民推荐召集来的可靠商人,由他们四出采购粮
食 运回 城下出售,“于是连墙而至,其直( 值)自减,民赖以济。”这两项措施,有力地抑
制了豪强、商贾囤积居奇,有效地控制了荒年粮价,给灾民办了件好事。
次年,辛弃疾被谏官诬告而罢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带湖之滨达十年之久。一一九一年( 熙
二 ),他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一一九 五 年(庆元元年),辛弃疾
第二次被弹劾罢官,迁居上饶铅山近十年。他万分感慨,曾写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
家种树书”在这被迫闲居的二十年岁月里,辛弃疾置身于热烈的理想和冷酷的现实激烈冲突
的痛苦之中,但是他没有颓唐消沉,而是“梦里挑灯看剑”,慷慨悲歌,保持了忧国忧民、
期以振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等地方官。他具有许多
“民为国本”的思想倾向,因此,怎到一地,能够“宽民力”,尽力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事,
如兴修水利、办学校、
打击豪强等等。在这一时期,由于南宋政府赋敛繁重,两湖地区连续爆发了赖文败、陈子叨
等的起义。其中赖文政领导的茶贩起义,是南宋较大的一次起义,历时四个月,最后为身任
江西提点形狱的辛弃疾所镇压。但辛弃疾在对待国内阶级斗争问题上,并非一概主张镇压。
一一七九年,他在上给宋孝宗的《论盗贼礼子》中说:“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
盗,今年则除,明年剿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臣不胜忧国之心,实有私忧过
计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开盗之术,无侍其平盗之兵也。”他要宋孝宗“选用廉
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一一八一年,辛弃疾调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治理江西一带荒政。他到任后,采取了两
项措施,一是在各州县张贴布告,打击投机商人,规定“闭来者配,强采者斩”不准四积和
抢劫粮食;二是官府发放无息贷款,贷给经官民推荐召集来的可靠商人,由他们四出采购粮
食 运回 城下出售,“于是连墙而至,其直( 值)自减,民赖以济。”这两项措施,有力地抑
制了豪强、商贾囤积居奇,有效地控制了荒年粮价,给灾民办了件好事。
次年,辛弃疾被谏官诬告而罢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带湖之滨达十年之久。一一九一年( 熙
二 ),他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一一九 五 年(庆元元年),辛弃疾
第二次被弹劾罢官,迁居上饶铅山近十年。他万分感慨,曾写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
家种树书”在这被迫闲居的二十年岁月里,辛弃疾置身于热烈的理想和冷酷的现实激烈冲突
的痛苦之中,但是他没有颓唐消沉,而是“梦里挑灯看剑”,慷慨悲歌,保持了忧国忧民、
期以振翻的烈士情怀。正是在这最愤慨最痛苦的时期,辛弃疾写下大量的词章,表达了他的
爱国抗金主张。
二二 O 三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韩侥青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改命为镇
江知府,坐镇长江防线上的军事重镇。辛弃疾重新出任,给主战派以极大鼓舞。他不负众望,
在镇江迅速组织攻守的部署,伺机北伐。但是,辛弃疾反对韩佗胃急躁冒进的做法,主张在
作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北伐,结果被韩底胄免职。辛弃疾壮志难酬,两年后郁郁去世,
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留传于世的六百 多首词,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辛词
继承了苏词的豪放之风而又有所发展,显得更加横放杰出,许多词章表达了奋发激越的爱国
热忱和战斗意志,成了当时的民族喉舌,喊出了那一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