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基本上是假期休息状态,
以前听过一句话,人在无聊时会长出新的思想。这一个月我真的体会到了。
放假回家之后,没有了来自工作的微信消息,就会感觉栓在脖子上的一根绳子被暂时解下来了,能够自由的呼吸了。
从小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鲁滨逊漂流记》,刚在书架上找出来发现书页已经发黄,应该是被我爱不释手的翻了很多遍。
现在想想,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的原因可能是自由和创造,主角鲁滨逊到了一个荒岛上,从一无所有到慢慢创造出一个家园,我喜欢这种一点一点搭建起未来的感觉,也喜欢不被束缚和自由的感觉。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生活中的很多大大小小的决定都是自己做的,从选大学选专业到研究生的每一步,我好像都在慢慢搭建自己的未来。
——
既然聊到了书,我先说一下读书这件事。
我一直都把读书这件事看的很神圣,觉得读书比追剧更高尚,看书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甚至得产出一篇读书笔记的事。
现在我的观点变了,我觉得读书仅仅是一件从文字中了解作者观点的事情,书不是圣旨,不是权威,甚至没有一本书的观点是百分百正确的。
作家们通过写书阐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情感,解释一个自己认同的世界观。
而出版商负责把它印出来,人人自取。
书籍可以是一种陪伴,一种工具,一种寄托。它可以是一种无聊时的解闷方式,也可以是纠正自己习惯的一个工具。
总之,他不是权威,不是束缚,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面镜子。有了这种想法,我反而放下了很多包袱,对于工具书,有了某方面的问题就去对应的看,其他开启新知的书,有了空闲时间就去翻一翻。不会给自己定KPI,只是把它当做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
其实对于写作,我也有很多包袱。在写作之初,我就是想简单的记录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帮助自己成长,但是慢慢的我就会被其他的事情束缚住,比如每篇文章有几个阅读量,几个赞,我有没有稳定更新。甚至还给自己定了一些KPI,比如每月更新几篇等等。
这就逐渐偏离了初心,我慢慢变得不喜欢写作了,不想更新了,我给自己设了很多障碍,平添了很多压力。
现在我明白,写作就是帮助我自己梳理生活中遇到的事,帮我记录生活,创作本身带给我的价
值远远高于这个公众号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甚至能否赚到钱。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创作帮助我成长,所以我会一直一直写下去的。
但是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KPI,随心而欲,有需要分享的东西并且恰好有时间的时候我就会写。
——
自知之明这四个字可能得用一生去践行,世界上的人太多了,有各种才能的人也太多了。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有些地方擅长,有些方面不擅长。
人的内耗往往来自于没有自知之明,能力配不上野心,我觉得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但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所以给自己加了很多心理戏,就产生了内心的自我消耗。
我觉得人需要找到一个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看清形势,慢慢深耕,专注自我。人生中的很多遗憾可能有运气的部分,但是大部分来源于能力的欠缺和不扎实。
现在的互联网世界熙熙攘攘,浮华纷繁,我有时候刷刷视频就会觉得,高颜值的人咋这么多,直播带货咋这么赚钱,有了噱头的网红分分钟赚几十万,我这点努力算得了什么。
但是我又会想,网红的世界就像空中楼阁,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太过遥远,而且他们背后的心酸肯定也有。踏实努力,精进自己的能力赚的每一分钱才让我觉得踏实。
踏实努力,遵纪守法,不断耕耘,精进自我,宽以待人,一辈子这样走肯定不会差!
——
本来想聊一聊假期生活自己放松的几件小事,前面的篇幅写的有些过长了。
主要有追剧,听播客,写作,旅游,运动这五件事吧。
追剧,还是把以前看过的剧又重新刷了刷,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看的剧都太好了,新拍的这些剧我都没什么兴趣看。还不如B站上的吐槽视频来得痛快。最近就看看巴黎奥运会的直播,其他的剧也没再去追了。
听播客,播客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既不费眼,又能听各行各业的人聊天,了解新知。我最喜欢的博客有放学以后after school、无人知晓、李诞这几档节目。
写作,最近开始重新拾起,梳理梳理思路,整理整理想法,让自己保持专注自身。
旅游,去了一趟西安,其他的时间走亲访友,去别人家蹭吃蹭喝。
运动,最近的运动有骑车和散步,下午骑着自行车四处转转,晚上吃完饭和家人散散步,也没有其他运动项目。
平淡又有掌控力,勇敢且坚定,自由且快乐,真是让人幸福的感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