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每年反复住院2~3次。住院治疗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顺利出院。但他出院后饮食结构不均衡,油、盐食用量较多,坚果、点心类食物摄入较多,加上活动量少,各项指标又升高,很是苦恼。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了医院临床营养科就诊。营养科医生为他详细介绍了出院后居家饮食管理的方法。
一、科学烹调
烹调方法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有各自特色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相似,烹调温度和时间是烹饪是否得当的决定因素,多用汆、蒸、煮、炒、炖方式,特别是蒸、煮是值得推荐的烹饪方法。适当蒸煮可以促进蛋白变性,纤维软化,利于改善菜品口感。蒸是隔水加热,更利于营养素的保留。少用煎、炸、油淋、烤等方式。不食用烤、熏的食物。
二、学会使用天然香料
盐、糖和其他调味料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味,对盐用量控制实质上是控制钠的摄入总量,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盐的控制非常重要。厨房中食盐、酱油、醋、味精、鸡精、咸菜、豆酱、辣酱等都是钠的主要来源,因此烹调时这些调料的使用均应统计在盐(钠)的用量下。利用姜、蒜等天然香料帮助调味。为了使烹制出的饭菜更健康,要注意根据食物原料采用适宜的烹调方法,确保饭菜熟透,最大化地保留营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油、盐用量,学会使用天然调味料,清淡饮食,享受食物自然美味,应该是合理烹调的核心要素。
三、摄入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又叫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中,鱼类蛋白质最好;植物蛋白质中,大豆蛋白质最好。每天必须保证摄入一定量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牛奶、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可保护和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
四、摄入全谷类食物
全谷类食物是指小麦、玉米、燕麦、大米、高粱等谷物的全部可食部分,可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维生素B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皮里,常吃一些带麸皮的全谷食物(如麦片、糙米等),少吃精制的、过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很白的米、面、面条、面包等,做到餐餐有谷物,有益于中老年人心血管及骨关节健康。
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抗炎营养成分,主要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多种植物化学活性物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离子,可以碱化尿液,增加有害物质的排泄。植物类食物中丰富的植物化学物,如多酚类因子(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应尽量使烹饪简单化,如凉拌、清蒸、水煮等。蔬菜先洗后切、开汤下菜,急火快炒、炒好即食。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不吃水果罐头等。
六、吃法有讲究
我国南方地区有炖汤、煲汤时喝汤弃肉的习惯,这种吃法不能使食物中的营养素得到充分利用,正确的方法是既要喝汤也要吃肉。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不宜喝浓肉汤。糖尿病患者调整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动物性食物,最后摄入主食,主副食之间有少许的时间间隔,这样会使得餐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文: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王广玲
编辑:于梦非 刘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