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培训间隙,一个年轻的老师跟我交流,自己很努力班带的也很好,学生也很喜欢她,但是她的教学成绩却并不突出,她有一种“帮了别人的忙,荒了自己的田”的感觉,这让她闷闷不乐,我让她读读张老师的《教师的使命》,《教学的情感起点与学业起点》这一部分,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这位年轻老师的问题可能是很多的老师都曾经遇到过的。在书中张老师说我们不应该把考得好,作为评价学生成长的最核心的东西,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善意、诚恳、热情、耐心等品格的影响,他也会、会成为学生一生的榜样,这是考试的那个分数所不能体现的。再有就是有时候学生可能压抑,但看到对他们好的老师,学生就会有一种松弛感,所以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当然会这个会反映在分数上。这让这些老师很无奈,尤其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老师,搭班一个经验丰富但要求却严格的年长老师,那简直是一种灾难。对年轻老师的打击极大,我太能体会到了,因为我有很长时间就处于这一阶段,我有时候甚至就会想:它会不会消灭掉我这个内心里的天真、善良?那么如何改善,可能就是需要我们一个重点关注并且研究的问题。
现在教师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其实从正常意义上说,老师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式,正常的方式,哪怕不排名,我们也知道学生考的会怎么样,可能我们对具体的分数或者说年级里的排名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一定要明白:成绩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这个差异是自然性的差异,也可能是能力的差异,但它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差异。因为孩子的成长,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教育的效果是非常非常滞后的,尤其是那些非智力因素。谁能说考不了第一名考不了清北985、211,它就是成4功的呢?
再有我们要明白我们的职业,理念里边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成熟,是用一种更理性、更成熟、更克制的方式工作的职业的从容感。不急不慢,静等花开。因为成绩考试它真的是有手段的,用反复操练的方式是可以让很多很多的学生,或者说绝大多数学生考得更好,但是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来说是有问题的啊。
我们作为老师的要用一种更开阔的评价来考虑孩子的生命和未来,这才是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它就应该遵照规律,按照普遍的规律,按照人性的规律,慢慢的去做啊,张老师称之为这叫守本,他说守本比创新更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尤其要牢记。
现在我周围很多的优秀老师,他们大多数是中师生,他们身体素质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与职业目标,是“量身定做”的老师。我们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这个招牌就是当年的中师生打下来的,他们是中流砥柱,是功臣。当年那些中师毕业之后就能够很快的上手进行教育教学,也没有出现现在很多的那些年轻老师不该有的“挫折”,他们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最重要的一点,都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把那些需要的素养,比如三话一画呀,比如专业知识啊都学得很好,学校过关考察的也很好,不像现在有很多的,即使本科生啊,来到学校还是要从头学起。
不知道那位年轻老师会不会去读,读后有没有启发,我是希望她认真读,不要因为眼前的困境消磨掉身上的天真和善良。
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真像牛肉干,越嚼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滋味,就像书名说的那样要使命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