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我明白了教育孩子,就应该遵从孩子的心理发展。
其实,大人很难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孩子,大人总是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教育孩子,而大人和小孩由于经历的差距本身就存在认知上的不同,小孩以他的视角认识世界,他在慢慢摸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也应该允许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个体对于一个事实的观点和认识,从来都不是这个事实本身。大人应该试图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行为、思想。
1.学前年龄
家长或监护人一定不能让儿童只跟一个人密切接触,一旦放任儿童的这种唯一性接触,将会导致儿童对于以后的生活准备不好或准备不足。应该提前让他参与到社会情感中,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与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接触。
入学前准备,提前让他接触不同的环境。
一个新的处境是对小孩准备情况的一种检验。如果一个孩子准备充分,他会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准备不足,那么新环境将会使他紧张不安,从而导致无能感,自卑感和挫败感。
学园生活,目的就是使其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培养内驱力,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长驱使。另外,我们有必要教会儿童独立生活,生活不是一连串各自独立的事件,而是一条贯穿生命始终、关联各种事件的线索。在这条线索中,任一事件的发生都无法脱离个体的完整生命背景。
2. 青春期
我发现青春期更多是童年阶段的心理补偿的延续,如果一个小孩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多的管束、限制,那他们更想要在青春期释放童年生活中所压抑所约束的活力。他们更想要逃离家庭,常常觉得在家里不自由、被监视被看管,所以性格表现出叛逆、挣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友谊。家长应该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和孩子做朋友,并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极其夸张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
3.关于父母教育
必须谨记的是,父母严厉教育还是表扬夸赞都要适度,不同的小孩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自卑敏感的孩子,适时的夸赞有助力于激励他获得成就感;而过度的表扬夸赞反而使得一些孩子变得自负,导致孩子想要一直处于焦点。个体心理学家的教育理念是,他们不主张对儿童采取严厉式的或温和式的。他们认为教育儿童所需的是理解,要避免儿童犯错以及不断地鼓励他们去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
4.关于学校教育
教育的目的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只能通过群体才能克服儿童的不成熟。因而,教育的目的必然是社会性的。这个事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决定儿童长远发展的既不是他们本身的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儿童对客观现实以及他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的解读。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经济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