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
破获一起加工、贩卖毒品案
该案中
犯罪嫌疑人将毒品制作成像可乐一样的液体
再用可乐瓶封装
看起来和可乐一模一样
然而
再狡猾的狐狸也骗不过猎人的眼睛
再“花式”的藏毒方式也难逃法网
利用物流司机身份运输毒品
2022年1月,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线索,一名刀姓男子利用自己作为物流公司驾驶人的便利,从边境往临翔运输毒品。经过对刀某的深入调查,警方决定成立专案组,对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展开排查。
随着案件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居住在临翔的李姓和陈姓男子、同为该物流公司驾驶人的李某某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我们发现这些人常购买烧杯、喷灯等物品,根据经验来看,他们很可能在加工什么。”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禁毒民警分析。
随着案件关系人的增多,民警经研判分析得出结论,可能存在一个活跃于边境和临翔的吸贩毒团伙。在这个团伙中,陈某、李某等人为上家,物流公司驾驶人李某某、刀某等负责将毒品从边境运输到临翔,临翔另一名男子李某甲则负责将毒品分销贩卖。
集中收网抓获32人
鉴于涉案人员众多,并跨越多地作案,2022年3月,临沧市公安局牵头组织临翔、耿马等地民警联合侦办案件。
2022年5月,专案组发现,这伙人又筹集了一笔钱。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很可能又要从境外购买毒品,专案组决定收网。
专案组民警兵分两路,一路前往边境,一路则在临翔张网以待。很快,专案组集中收网,办案民警抓获吸贩毒人员32人,查获毒品共计19公斤。
根据嫌疑人供述,他们的毒品都是一名境外毒贩提供的。经进一步调查,整个案件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首先,由住在临翔的李某与境外毒贩取得联系,确定购买毒品的数量后,李某等人会通过转账或现金的方式,将毒资转给境外毒贩居住在境内的妹妹。
境外毒贩确认在境内的妹妹收到毒资后,会将鸦片制成液体状态带到边境,转交给居住在边境的沙某等人。随后,李某又会指挥物流公司驾驶人李某某等人去边境运送货物,将液体毒品带回,再跟陈某等人交接。
将毒品做得像可乐一样
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禁毒民警介绍:“境外毒贩将毒品制作成像可乐一样的液体,再用可乐瓶封装,看起来就和卖的可乐是一模一样的。这种液体鸦片被运送到临翔后,会被加工制作成‘卡苦’,然后再进行贩卖和吸食。”
民警介绍,涉案毒品“卡苦”是以鸦片为主要原料、混合多种植物加工而成,成品形状像烟丝,多用水烟筒吸食。
这起案件嫌疑人众多、团伙成员关系复杂,身份也不固定,从接到线索到案件审理,历经了近一年半时间。而本案犯罪嫌疑人中,不少都有正当职业,还有不错的收入。
在案件成功告破、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惩的同时,民警也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卡苦”的危害,坚决抵制毒品侵害。
“卡苦”是什么?
“卡苦”又叫“卡古”或“朵把”,是以鸦片为主要原料,混合植物加工而成,成品形状像烟丝。
常见的鸦片品种:
生鸦片,割开罂粟未成熟的蒴果后流出的白色浆汁凝结成的深褐色膏状物;
精制鸦片,又称熟鸦片,是生鸦片用水浸泡,加热、过滤去杂质后凝结成的深褐色块状物,久放成黑色硬块状,通常包装在薄布或塑料纸中,吸食时可发出强烈的香甜气味;
鸦片制品,系供医疗使用的合法制剂,常见的有鸦片粉、鸦片酊、鸦片液及阿片片,主要用于止痛及止泻;
罂粟壳,即去浆汁及籽后剩余的蒴果壳,其吗啡含量为0.02% ~ 0.05%,虽有一定的止痛、止泻作用,但长期食用仍会成瘾;
卡苦,由芭蕉叶纤维晒干、切丝,浸入鸦片液体后,晾干而成的老式烟丝状黑色物。
云南省建水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缴获的卡苦。图片来源:建水警方
毒性及滥用症状:鸦片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由吗啡、可待因及那可汀所引起。鸦片具有镇静、止泻及止咳功效,但是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都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属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鸦片中毒的轻度症状表现为初为极度兴奋,继而口渴,心烦,疲乏,嗜睡及瞳孔开始缩小;中度症状表现为深睡,唤醒后意识不清,并伴有恶心现象;重度症状表现为脉搏变慢,昏睡不醒,体温下降,反射消失,呼吸变慢,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阿片致死量为2克至5克。
成瘾及戒断症状:面无血色,肌体消瘦,目光无神,瞳孔缩小,失眠,整天无所事事,机体先天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易并发多种疾病,最终死亡。戒断症状一般在停药后4至8小时出现,于36至48小时达到顶峰。典型症状包括:初时流涎、流涕、流泪、出汗、焦虑、频繁哈欠、失眠等;继而厌食、瞳孔扩大、皮肤起鸡皮疙瘩、恶心、呕吐、腹绞痛等;最后血压升高,肌肉和关节酸痛,出现脱水,全身性不适加重。
内容来源:云南法制报
图文编辑:李施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