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论文精要,原文刊发于《广播与电视技术》2023年第1期。
电视台容灾备份系统关系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其系统建设需要从项目预算、选址、技术方向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分析了电视台容灾备份系统的规范性要求,对电视台容灾备份播出系统在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为电视台建设备播系统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作者:
莫鑫,钟士奇 湖南广播电视台
第一作者简介:
莫鑫(1983—),男,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现任湖南广播电视台播控中心技术部科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称号,湖南广播电视台最佳员工,负责的高清电视多语种隐藏字幕应用系统获得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0引言
电视台备播系统是一个涵盖电视信号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系统,因此在参照标准上也需要有多重考虑。本文结合湖南广播电视台2021年新建的湖南卫视频道备播系统,对电视台容灾备份播出系统在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其他电视台建设备播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1容灾备份系统规范性要求
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中将电视中心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省级以上电视台(不含付费电视频道)及其他播出上星节目(不含付费电视频道)的电视中心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一级应配置灾备系统,可设置异地备份播出系统,或配置卫星转播车等移动播出系统。
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是灾备行业目前唯一的一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选择或建设灾难备份中心时,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避免灾难备份中心与主中心同时遭受同类风险。灾难备份中心包括同城和异地两种类型,以规避不同影响范围的灾难风险。灾难备份中心应具有数据备份和灾难后恢复所需的通信、电力等资源,以及方便灾难恢复人员和设备到达的交通条件。灾难备份中心应根据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的原则,合理地布局。
2容灾备份系统设计参考因素
2.1 项目预算和备份规模
备播系统的项目预算决定着该系统的选址、规模和设备选型等因素,从而很大程度影响到最后的系统定型。电视台在搭建备播频道时,可以根据实际预算情况考虑多个或者全部频道的备份,在以一备多或者少量备多数的情况下,需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在应急情况下可实现对任一指定频道的备播。
2.2 地域间隔
在备播系统选址时有异地备播和同城备播两种方式。异地备播成本相对较高,涉及场地费用、备播驻地人员费用,无驻地人员也需考虑主备播之间交通费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按照不在同一个电网、不在同一个江河流域、不在同一个地震带,相距三百公里以上执行,最大程度避免电力、洪灾和地震等灾害对主备播同时造成影响。同城备播可分为同城跨区备播和同城同区备播,成本相对异地备播较低,特别是同城同园区的备播可能是最便于实现的方式,是多数省级以下电视台的最先选择。
2.3 技术方向选择
针对原有传统播控系统,可选择传统SDI方式、虚拟化加SDI over IP方式和云备播方式,此三种方式也是目前许多电视台在新建播出系统时考虑的方式。对于短期单频道备播而言,传统SDI方式无疑占有显著优势。对于多频道备播,后两种方式也有其一定的优势,单频道造价也会随着频道数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并且一旦完成研发,软件移植性较高,新起频道的效率也非常高。
2.4 同播率
同播率指的是备播系统和主播系统输出信号完全一致的时间比例,它是备播系统健壮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虽然从理论上主备播可以达到完全一致的同播,但是由于素材拷贝机制、软件稳定性、节目临时调整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可能造成无法达到100%的同播率。一旦主备播频道出现不一致信号,主播频道值守、备播频道值守和下游信号接收等多个环节均有可能反映故障,技术维护人员可能需要多方解释原因而造成困扰。因此备播频道在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尽可能高地实现同播率。影响同播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节目单、节目素材和频道包装三个部分。
2.5 主备播异构程度
考虑到同构设备和软件自身缺陷,在建设备播频道时可考虑异构方式,异构程度可根据各家电视台实际情况确定。
2.6 信号和网络安全
备播系统建设在自身信号链路上与主播频道并无大的差异,链路、设备备份机制和无单溃点等原则依然需要遵循,当然如果预算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链路和设备的精简。
2.7 维护便捷性
维护便捷性方面跟主备播地域间隔和技术方向选择有较大关系,一般可通过远程桌面等方式提高故障解决效率。
2.8 系统启用和管理制度
备播系统启用一般是主播频道出现重大故障时,因此必须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制度应规定好系统的责权、启用原则、人员和设备的进出维护和故障处理流程、相关人员通讯录。
3 结论
电视台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项目预算、选址、技术方向、同步率实现、异构程度、线号和网络安全、维护便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需要结合各台的实际情况理性建设,并且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预防重大灾难和事故,在提升播出安全性的同时保障受众优质完整接收到信号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20988—200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和力记易. 地震来了?和力记易提醒您做好异地容灾[EB/OL]. [2019-01-23].
http://www.upmcn.com/articles/ar12_326.html,2019.
《广播与电视技术》、“广电猎酷”广告经营与商务合作代理:
北京中广信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聪
联系电话:18518221868
好文共赏请转发 有话要说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