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工是禁毒路上不容忽视的力量,不过有时他们也会遭冷眼、吃闭门羹,甚至被吸毒者家属称为“狗皮膏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不懈,来自福建省政和县熊山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的谢亨伟,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禁毒社工。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又是如何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沟通交流的?让我们跟随谢亨伟做一天禁毒社工,体验个中滋味。
“你来啦,我惦着你呢。”谢亨伟走进阿峰家,阿峰的父亲就拉住谢亨伟的手。
社戒社康对象阿峰的经历,令谢亨伟记忆深刻。阿峰本是一家企业负责人,家庭条件优越,一次与朋友聚会时不慎染毒。
刚开始,阿峰的父亲不让谢亨伟进门。后来几次了解谢亨伟的来意之后,他才让进门,然后老泪纵横地给谢亨伟讲他儿子的事情。阿峰被强制戒毒那天,与他相爱十多年的老婆跟他大吵了一架,哭着回了娘家。阿峰的儿子今年小学刚毕业,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厌学情绪。阿峰的父亲嘴上不说,心里却难过。
当天,谢亨伟带着十多家企业的就业岗位资料,找到了阿峰。“这些岗位大多是3500 元到5000 元一个月,从小钱赚起,如果你会做的话,也可以让你承包一个小店,或者让你做车间主任,有不懂的来找我就行,谢叔会出面。”谢亨伟说道。原来,在接受管控期间,好面子的阿峰存在工作“就高不就低”的思想。
一旁的阿峰父亲在为谢亨伟削苹果,不时认真地看着这些岗位,再看看自己儿子。“这个业务经理感觉挺不错的。”阿峰望着谢亨伟说道。谢亨伟向阿峰介绍业务经理工作范畴,并承诺,“只要你想做,我会把你带到单位去,老板这边我会沟通好,给你满意的答复。”阿峰频频点头,表示感谢,阿峰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阿峰的儿子在放暑假期间,到他外婆家找妈妈去了。谢亨伟告诉阿峰,“你的孩子我见过,很聪明,他厌学是因为爸爸没有心思在家里生活。如果你好起来,孩子心里就有一个主心骨,他就能够安下心来读书,保证能够读好。”
谢亨伟曾经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他承诺,“等孩子放假回来后,每周一、三、五晚上都到你家里给孩子辅导功课。”他告诉阿峰,“只要你好起来了,你爱人肯定会回到你身边,这个家又会重新组合成一个幸福的家庭。阿峰,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希望你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听到谢亨伟的鼓励,阿峰高兴地说,业务经理这块他有交际能力,能够胜任,打算近期去面试。“不要慌,你以前做得那么成功,现在照样能做好!比起别人,你很有实力!”二十多分钟的交谈,谢亨伟不停地为他加油打气,一席话下来,阿峰对未来充满憧憬。
谢亨伟忙起来的时候“脚不点地”,每天他总是带着一个蓝色的公文夹辛苦走访,里面记录了全街道30 多名社戒社康人员的信息。“我们街道有4 名专职禁毒社工,全街道社戒社康人员执行率一直保持100%,先后协助安置了十多名社戒社康人员就业。”谢亨伟说,“我们所做的一切,落脚点就是让他们远离毒品,回归社会。”一天的时间里,谢亨伟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上午,在工作站为两名社区戒毒对象实施尿液检测,给戒毒人员谢某做心理测试。下午,走访入户,为两名吸毒人员家庭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为一名社会面吸毒人员颁发社区禁毒志愿者聘书。
一路上,谢亨伟讲述了好多令他唏嘘不已的故事。从最后一家出来,天已经快黑了,但是谢亨伟还要回到办公室,他还要处理一些材料,还要打打联系电话。
“戒毒人员虽是违法者,但也是病人,也是受害者。我们多一分努力,他们就离‘阳光’更近一步。”谢亨伟如是说。
为了一个个急需帮助的人,谢亨伟和同事很少按时回家。这是一群“拯救天使”,他们每天都忙碌地托举这些快要坠落到地狱的人,帮助他们努力向上飞翔。
【来源:政和禁毒】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