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强基固本补短板 提质增效惠民生——打造武汉协和医院托管“江夏样板”
2023-05-05 17:48  浏览:1648  搜索引擎搜索“广企汇”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广企汇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医院实景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始建于1958年,2016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全面托管,2018年被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开设33个病区,43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床位12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医院连续九届十九年被武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20年,医院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医院始终秉承“仁爱至上、生命第一”院训指引,补短板、强弱项,近年来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学科建设、学术氛围、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实现了从“速度”向“效益”,从“数量”向“质量”,从“立院”向“强院”的转变。


2020年9月8日,医院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称号

党建引领 精准施策

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通过规范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药事管理等专业委员会的集体智慧,为党委提供专业性、技术性的辅助决策支持。

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医院坚持在全院开展“优秀管理团队”评选活动,对由纪委对排名靠后的3个部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定为最低档,排名是干部职务调整、免职的重要依据之一。

培育党建文化,打造党建规范工作体系。医院打造“1·5·8”党建文化体系,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1”即积极践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温度负责任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全力打造群众满意、员工幸福的武汉南部最高水平医学中心”这一初心使命;“5”即五种文化,打造“不看病就看书,不听诊就听课”的学术文化,“人民医院多担当,人民群众少担忧”的责任文化,“同一个协和,同一个追求”的协同文化,“江南有所呼,协和必有应”的托管文化,“大手牵小手,江南一家亲”的家园文化五种文化体系;“8”即大力实施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八个双”举措,党建学科“双一流”,实现双发展;支部科室“双夯实”,实现双联动;党员骨干“双培养”,实现双储备;行风管理“双下沉”,实现双提升。

创新党建举措,让党建品牌更接地气。医院持续开展“党政领导班子联片点”活动,由院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组、划片深入对口临床科室,每年不少于4次,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征求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及时了解掌握临床实际问题和需求,做到即知即改,化解问题在基层。近3年来,医院先后开展调研百余批次,及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200余项。上联协和,下联基层医院社区,打造“红色医联体、分级诊疗惠百姓”等党建品牌,让党建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援引武汉协和医院管理经验,持续开展党政联片点调研制度,院领导班子深入临床一线,听取群众声音,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在基层


党政联片点调研(夜查房)

融合发展 提升实力

引协和智慧,释放动能。托管7年来,医院已有千余人次参加武汉协和医院战略发展研讨会、行政管理培训班等,管理人员赴协和轮训,引进协和先进成熟管理经验。医院先后有30多个专业学科加入国家、省、市专科联盟建设,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2022年医院成功获评10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全市排名第一;2023年,有7个科室申报省级重点专科,最终5个学科成功入围,学科建设取得的新突破。

集协和力量,凸显效能。2018年11月,医院被湖北省卫计委评定为三级综合医院,体现出托管带给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医院以区域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持,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减少跨区就医。在协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自2016年12月18日开展第一例心脏介入诊疗至今,已成功完成各类介入诊疗2300余例。其中,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膀胱癌根治术、急性脑梗死支架栓取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了江夏区零的突破。

展协和招牌,满载才能。近年来,医院招录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优质人才36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为医院快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引进人才晋升及聘任不受岗位职数的限制;对引进的博士和学科带头人提供安家费30万,并将引进人才的安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同时,医院选派现有业务骨干赴协和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医院建立了一系列科研激励制度,近年来,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32 项,发表学术论文 315 篇,其中,以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 SCI 论文42篇。


师少军院长调研医院静配中心建设

科学管理 提质增效

以调整收入结构为目标,确保运营管理规范化。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对医疗质量、成本控制等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医院整体效益;增加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激励,改善收入结构;调整控制科室药占比、耗占比等。

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确保运营管理精细化。医疗质量是三级公立医院的核心任务。医院通过调整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指标,实现了科学管控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通过对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的考核,提升改善医疗服务效果。

打破“大锅饭”传统,落实多劳多得。医院采取职能部门月度绩效考核与优秀管理团队考核结果挂钩,分为A、B+、B、C四档,同时要求各部门制定科内二级分配方案,打破“大锅饭”传统,绩效改革导向多劳多得。

建立多维度考评机制,正向激励引导。医院从医疗技术、学科人才、科研教学、重点专科四个维度,对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和医技科室制定客观操作性强的学科评估标准,并根据学科评估结果,划分A+、A、B、C四个层次,每年对各类学科给予专项激励,促进学科科研创新能力、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的整体发展。同时,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价和多维度分析,在工作量考核上加大对核心工作量的激励力度,鼓励科间协作,对重点专科、科研课题等设置单项绩效奖励。

惠民利民 分级诊疗

作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母婴友好医院,医院抓住信息化建设契机,不断简化看病就医流程,推进无卡就医、预约挂号、分时段诊疗等便捷举措,为患者提供在线支付等服务,让患者整个就医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医院重视医疗服务质控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窗口、导医等点位工作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态度培训、考核,使他们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医院探索建立了“协和专家工作室”,请协和专家团队“扛旗子”,持续开展“百名协和专家进江夏”系列活动,先后有24个专业的近百名协和专家在医院开启常态化门诊、疑难手术带教、教学查房及会诊服务,让在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家门口”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为医院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借鉴协和托管经验,医院援引协和管理模式和技术资源,逐步建立起“以协和医院为龙头,协和江南医院为枢纽,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延伸至村卫生室的上联省部属医院、下联基层医疗机构”的立体分级诊疗模式,与区属9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精心挑选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派驻医共体单位担任业务副院长,力争一名业务骨干派驻,带动一个学科、带活一家医院,通过技术与管理的持续输出,最终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疑难杂症协和专家来“把脉”的区域医疗格局。医院还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江夏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从2016年起,医院不断完善心电、影像、检验、超声及消毒供应等五大共享中心建设,让患者就近检查,同步影像结果到医院,医院可远程诊断出结果,使患者就医实现“最多跑一次”。

今后,医院将朝着建设成为武汉南部综合实力一流、品牌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不断前进。


师少军院长


文: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师少军

编辑:张昊华

审核:张士国


发布人:22f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