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祥生控股集团:稳健增储、均衡布局,致力长期发展
2022-03-08 16:27  浏览:404  搜索引擎搜索“广企汇”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广企汇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1年,在行业动荡之下,企业经营思路亟待改变。亿翰智库2021年度观点中提到,目前国家诉求已经转变,生态再平衡势在必行。这意味着,地产行业将不再追求规模为先,而是以全局观均衡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从浙江诸暨出发,二十多年来,祥生控股集团背靠着长三角这片沃土,逐步成长为浙江知名的民营企业集团。从2018年首破千亿,到2020年底港交所上市,祥生的发展稳健坚定。

微信图片_20210806110449.png

在房地产行业,千亿是一道坎,上市是另一道坎。跨过这两道门,房企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模式就和之前有着明显区分。

 

先是千亿,规模上来了,企业覆盖城市的个数和能级随之提升,意味着企业拥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是上市,去年11月祥生控股集团在港交所上市,资本市场的空间也同步被打开,从过去土地抵押融资为主到新增信用融资,其有了更为充裕的外部资金流入;千亿规模实现上市之后,企业更倚重的管理红利和运营红利又都离不开专业能力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刚刚上市一年的祥生还处于二次起步的初级阶段。如今,摆在祥生面前的是一架平衡木,左边是规模,右边是利润。

 

规模、利润、负债,作为地产企业经营的三个核心要素。在“稳”字当头的大环境下,企业们所探寻的,实际上是确保规模和利润之间动态平衡的“火候”。

 

规模与利润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最终目的。但没有规模,利润就无法保障;而摊子铺得过大,反而又会拖累企业的利润表现。对于如何找到中间这个平衡点,祥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过去的几年间,地产业内“全国化”蔚然成风,以粤系、闽系为代表的房企通过全国化布局完成了前几轮的规模拓展。风向改变时,其中大部分的房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一二线。

 

祥生的答案没有这么简单,千亿之后,祥生给自己规划出了一张名为“1+1+X”的战略蓝图。

 

第一个1是指祥生起家的浙江大本营,第二个1指的是浙江以外的泛长江三角区,最后的X,指的则是重点的潜力城市。除此之外,在“1+1+X”之上,祥生还有一个优先的布局逻辑——大容量优先、熟悉度优先。

 

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再配合重点潜力城市,祥生打得是一手“更区域化、更下沉”的深耕牌。深耕的地区,正是祥生扎根“最丰厚的粮仓”、“最熟悉的战场”——长三角区域。

 

楼市“三稳”政策下,土地溢价预期基本丧失,地产行业整体进入微利时代。作为决定利润关键的拿地,容错空间极低。

 

对于祥生而言,拿地的挑战同样存在,不过与其他房企相比,“1+1+X”战略下的祥生更为稳健。首先,祥生拿地的地区都是其深耕多年的主战场,在更擅长的区域纵深布局能给房企的地方发展打开空间。

 

就以祥生聚焦布局的长三角为例,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体量等同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尽管行业格局不断改变,但经济活跃、需求持续的城市和地区,在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度与健康度上都有着更优的表现,甚至区域内三四线城市也能较其他地方三四线城市更稳定。

 

另一个层面,在土地获取上,祥生采取审慎的获地态度,坚持做有“有利润的投资”。在这个大思路下,把握不同城市合适的拿地时机,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充盈土储,并在增储的同时及时调整储备结构。

 

事实上,在发展中找到平衡,不仅是要找到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和方向,更要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储备体量。适量的土地储备也能帮助企业更灵活的发展和运转。

 

循着祥生从规模到管理的经营思路改变,我们看到房企在行业浪潮中稳定发展,顺势而为的发展态度。未来,如同祥生控股集团般的房企们迎难而上,平衡发展质量与速率,便能重塑企业发展新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

发布人:0b37****    IP:61.145.5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