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北京市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市将争创10家以上引领医疗技术提升、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医学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力发挥牵头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明确了体系建设、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管理和质控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方案》提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有序调整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规模,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推动优质中医、中西医结合资源均衡布局。重点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中医药等领域补齐资源缺口,推进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有序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完善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布局,加快传染病专科医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做好轻症方舱储备。加强传染病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到2025年,争创2~3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方案》指出,针对医药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疾病防控等关键领域医疗技术攻关。加强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支持公立医院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到2025年,在“三城一区”(怀柔科技城、中关村科技城、昌平未来科技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1~2家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覆盖主要疾病领域。高质量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强化现有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争取中医、骨科、综合等更多国家医学中心落地北京。
《方案》要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强智慧院前急救;加强老年、儿科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此外,《方案》提到,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优化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落实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等投入倾斜政策。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符合条件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按规定自主确定岗位标准;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医生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探索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研究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到2025年,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70%。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编辑:于梦非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