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沉默是金
2024-02-22 20:09  浏览:2273  搜索引擎搜索“广企汇”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广企汇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十句话有九次都说得对,未必有人称赞你神奇,但是如果有一句话没说对,那么就会受到众人指责。十次谋划有九次成功,人们不一定把功劳给你,但是如果有一次谋划失败,那么批评、责难之声纷至沓来。这就是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宁可装作笨拙也不显露机巧。

    世界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为什么那些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的人,无功也无过,地位最稳固?而有的人做得非常棒,为什么却得不到上司的重用?甚至稍稍有一点疏漏,就会遭到上司责骂?其中究竟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秘诀?

    究其原因,就是前者深谙人情世故。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知道如何做才恰到好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为人处世的黄金标准一-中庸之道。而后者则固执己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晕头转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为图一时口舌之快,得罪了不少人,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或者逞一时之强,偏激猛进,直至步入人生的死胡同,在墙上碰个头破血流,脑浆涂地……以一句话概括,就是说话做事欠策略。说不到点子上,说了也白说!做事不到位,做了也白做!

    乱吃东西可以死人,乱说话可以遭祸。此话虽俗,却是真理。在现实中我们一般不会乱吃东西,更多的则是说话办事上的错误。不懂人情世故,胡乱说话确实让人多走弯路、头破血流!

    三国时期的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建安初年,二十出头的祢衡初到许昌。有人劝他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肉的在一起?”有人劝他参拜当时的名流荀彧、赵融,他回答道:“荀彧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融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管厨房了。”这位才子只与孔融、杨修意气相投。尽管如此,他还对人说:“孔融是我大儿,杨修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可见,他乱说话到了何种程度!

    汉献帝初年,大将军曹操召见祢衡。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往,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负责击鼓的官。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裸体,使宾主讨了个没趣。曹操恨祢衡入骨,但又不愿因杀他而坏了自己爱惜天下英才的名声。

    曹操心想像祢衡这样狂妄的人,迟早会惹来杀身之祸,便把他送给荆州的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乱说话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为黄祖掌管书记,起初干得也不错。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说话无礼受到黄祖呵斥,祢衡竟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啰嗦!"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就把他杀了。此时,祢衡年仅26岁。

    不怕没文化,就怕乱说话。祢衡的文化不可谓不高,但他以一点文墨才气便轻看天下,到处乱说话,最终因一言不慎冲撞权势人物而被杀。这就是乱说话的下场。很多时候,十个正确抵不了一个错误。话说多了,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因此说话做事之前需先冷静判断-哪句话不该说,哪件事不该做!正所谓:“三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

    说得多、做得多,显露出来的错误也就越多。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会暴露,让人轻易抓住你的弱点。如此一来,你不知不觉就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整你。比如在单位内部,一些同事看你出错的时候,会抓住你的把柄,跑到上司那里说坏话,将你的缺点无限放大。上司如果不是明白人,就会对你举起大棒,于是你就会因多说话、多做事而遭受打击。

    说错话的危害,比闭紧嘴巴不说话还要大。所以,我们为人处世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能说不代表会说,只有在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沉默,这才真正称得上聪明和有口才。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轻,就可以信口开河;千万不要因为缺乏经验,就放纵自己成为让人讨厌的大话筒!真正聪明的人懂得独善其身,懂得沉默的力量,这样才会让人刮目相看!

    我们一定要牢记适多不是福,沉默才是金!谨言慎行未必能保证你万事无忧,但至少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态度。宁可成为别人眼中笨拙的人,也不要成为一个自作聪明的人!

发布人:e81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