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子谓公冶长:“可妻(qì)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qì)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qì)之。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是孔子弟子。 “妻”读去声,嫁的意思,如果读平声qī就是名词了。孔子说可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因为他“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缧”是黑色的绳索,“绁”指手脚被捆住,意思是被抓监入狱,但是他其实没犯罪,是被冤枉的,所以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冶长的传说有很多,南北朝时期皇侃的《论语义疏》提到,公冶长善解鸟语,公冶长从魏国回到鲁国,听到鸟在相互呼唤,说到小溪边吃人肉,走到前面又听到有位老妇人哭泣,说自己儿子找不见了,可能死了,于是公冶长说可能在小溪边,过去一看,果然找到了,村官一听,肯定是他杀了人,否则怎么能知道尸体在哪儿呢?不信他懂鸟语,于是把他抓了起来,住了60天监狱,后来验证他确实懂鸟语,才把他给放了。 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也说到一段故事,公冶长家里很贫穷,有一只鸟飞到他家唱:“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尔食肉,我食肠,当急取之勿徬徨”,唱的还挺有韵律。公冶长跑去一看,果然南山有只羊,但是就因此,丢羊的人以为他偷了羊,就告了他,鲁国国君不信他懂鸟语,把他抓监入狱。鸟又来说:“公冶长,公冶长!齐人出师侵我疆,沂水上,峄山旁,当亟御之勿彷徨”,齐国人出兵来打我们了,就在沂水之上,峄山之旁,你赶紧去抵御。公冶长告诉官员,转告给鲁国国君,可是没人信他,后来得知消息是真的,于是鲁国国君释放了公冶长,且封他为大官,但是他坚辞不受,后来只是办学兴教,听鸟语的绝学也从此失传。 另外,清代的陈梦雷引用《青州府志》编写的,这个和民间传说的南山有只羊很类似,说有个乌鸦告诉公冶长:“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南山有死了的獐子,你吃肉我吃肠子,公冶长去了一看,果然有只獐子,但是他没给乌鸦吃肠子,于是乌鸦怨恨他,后来又拿同样的话来报告他,公冶长急忙要去取,看到一群人围观,他挤不进去,他赶紧喊“我打死的”,进去一看,是一个死人,结果他被抓监入狱,官员不相信他懂鸟语,就问他,檐下的麻雀说的是什么?他回答,他们说东面有车粮食翻了车,撒了一地,大家一起去啄食,结果一调查果然是真的。 这就是各种版本公冶长懂鸟语的传说,只不过通过历史演变,把公冶长变成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其实他是无辜入狱的,所以孔子不计较他这点名誉的损失,把女儿嫁给了他。
南容也是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称他叫“南宫括,字子容,谥号敬叔”,是孟懿子的兄长。孔子说,此人在邦君有道的时候尽心竭力,不废弃不散漫,侍奉君主,为国家事情操心,邦君无道就谨言慎行,不会引来刑法、杀身之祸,于是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在《论语》中“南容三复白圭”,他再三品读《诗经·白圭》,因为诗里说,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抹去,但说话的污点是无法更改的,所以要谨言慎行,说明他很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这句也很经典。像最近北大校长念错字就收不回去了,道歉又引来非议,所以人说话是一定要谨慎的。 孔子有个哥哥叫孟皮,从小残疾,早早去世,所以孔子为侄女主婚,这章主要讲了孔子的择婿观,非常平易,没有攀援富贵,而是重视德行,公冶长坐过牢,但是因为他无辜入狱,家庭贫困也没什么关系,南容只是没有重大的过失,也没什么突出的政绩、业绩、名头,就可以选为佳婿,这个和后世的门当户对、攀援富贵,不可同日而语。择偶是过日子,不是和钱财、权位、名头过日子,现在说的什么“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真是愚蠢至极! 另外公冶长无辜入狱的例子也值得我们反思,人生无常,运气不一定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不一定是坏人才会入狱收压,好人可能也会因为被诬陷、牵连,因为无意过失,都可能有牢狱之灾,《礼记·曲礼》讲:“临财毋苟得,临难无苟免”,面对财物不要轻易获得,面对苦难不要随意逃避。 现在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得了责任恐惧症,瞻前顾后,计较得失,其实不敢担责任,还能成什么器?人活得越来越小气,谁还会信任、尊重你?鲁迅说:“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人活得越来越小,当老师不担责任,当父母不担责任,当官员不担责任,这个社会还有救么?还是要守一口正气,即便受点罪,只要心里无愧,对得起良心,“非其罪也”,也就无怨无悔,活得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