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 有 温 度 的 公 众 号
关注家庭 关心女性 关爱儿童
这是丰收的颜色
这是丰收的表情
这是丰收的造型
这是丰收的痕迹
沾满汗渍的毛巾
摞起数圈的裤脚
防晒遮荫的草帽
今天,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和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小编一起
倾听女农人的故事
共享这丰收的喜悦
父亲的农队友“贡柑妹妹”
放弃一线城市工作
毅然回到农村
城里长大的陈慧
成为种植柑橘的“贡柑妹妹”
2013年大学毕业后
陈慧跟随父亲投身农业创业
成为了父亲的“农队友”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7年,公司的5万株果树
出现了大面积黄化
导致果品低劣,口感涩中带苦
面对困难
陈慧和父亲没有气馁
他们尝试多种方法
找到防治果树黄化的“良方”
贡柑风味回归自然
陈慧说:
“现在的年轻人
想知道吃的东西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整个生长过程如何”
于是,陈慧“化身”“贡柑妹妹”
在果园田头进行直播
以Vlog形式带领粉丝
“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
陈慧用手机直播美好的田园风光。新华网发 (张羲轮 摄)
手机变身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
陈慧整日与贡柑相伴
与柑农为伍
在父女俩联手打拼下
“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
带动周边柑农增收致富
截至2022年7月
公司联农带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他们带领群众一起
打开了德庆贡柑产业新天地
靠双手“走出来”的养牛致富路
有这样一位奇女子
下肢瘫痪,走路靠爬
历经多次创业失败
如今年入几百万
带动乡亲实现共同富裕
她就是“爬行妈妈”潘远香
1980年,潘远香出生在
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农村
3岁时一场大病导致下肢瘫痪
5岁时因一场大火
为逃命学会了用手“走路”
23岁时潘远香职高毕业
进城求职一次次被拒
为谋生计无奈街头乞讨
在好心人资助下
潘远香凑齐学设计学费
自此找到自己的谋生之路
通过电脑接单做设计工作
攒下了一笔首付
在城里买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并交了男朋友
为圆创业梦
她卖掉房产回乡创办了养鸭场
几年后遇上禽流感
赔光多年积蓄
不服气的潘远香又开始第二次创业
结果市场无情销量完全不如人意
这次创业再次失败
同时已有身孕的她
在此时也遭到爱人抛弃但她还是坚持生下了孩子
这一次为了孩子她再次开始创业
考虑到当地肉牛养殖是一片空白
便四处筹款买肉牛
汲取前两次创业失败的经验
潘远香终于成功了
如今她的肉牛养殖场
占地面积34754平方米
圈养肉牛100余头
年收入轻松破百万
她还带动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
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0000元以上
解锁种地新模式的清华女博士后
她, 人大博士、清华博士后
师从“三农”专家温铁军
留学 回国后到荒凉村落开荒种地
开创了 农业新模式
网友评价: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
她就是 新农民石嫣
石嫣出生在河北保定
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
在农村插队的事情
这让幼小的石嫣
对田园生活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对田园和土地更是充满向往
2002年高考石嫣毫不犹豫地
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
一心做好农业成了她本科时候的梦想
真正认识到“三农问题”
还是在人民大学攻读硕士期间
在帮助老师温铁军 整理农民来信时
感受到 “从事农业不仅是种地那么简单 ,
更深层次的 是要
帮助千万农民更好地生产生活。”
在调研了几十个乡村后
也将遇到的问题一一整理记录
思考如何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
2008年,石嫣被派往美国“插队”
在一个名叫“地升”(Earthrise Farm)的农场劳作
经过半年的学习经历
她看到了生态农业的创新
了解美国的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
这个模式简单一点说就是
你先给我钱,我给你种菜
还给你送到家里去
回国后她就尝试运用这样的模式
在北京西郊凤凰岭承包230亩荒地
用自己研发的种子开始种地
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起初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人认可和支持
但同年秋天的大丰收
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合作
得到市场认可后
农场会员也超过了一千多户
年收入可达800万元
石嫣表示创业并不是为赚钱
是想用自己的实践
创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农业模式
让更多有志于从事于农业的新农人,
有方法,有方向
避免只有热情,没有路径
如今她把经验毫无保留进行分享
2016年获得了“全球青年领袖”的荣誉
已有20多万户的家庭
20多万亩土地农民受她影响
开始信任并自主向外宣传“生态农业”模式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她们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积极投身现代农业生产实践
争当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在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农民富中展现新作为
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巾帼力量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整理编辑:顺义区妇联宣传部
2022年9月24日
您看此文已用时· ,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