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镇压汉末黄巾起义,随袁绍讨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他采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策,恢复生产,统一北方,为全国的一统奠定了基础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诗现存二十四首,都是乐府歌辞。
《篙里行》表述了魏武帝曹操对于公元189年汉末军阀混战的历史事件真实反映,战争时期民不聊生的惨状,也是为魏武帝一统北方立下雄心壮志的底气,想尽快结束战乱,士兵不再流血牺牲,百姓不再无辜中伤,方圆百里人烟罕至。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无论是现在还过去,战争、纷争都改变不了有人流血牺牲的命运。古今中外对于战争的话题都在书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宿命。
珍爱和平弥足珍贵,珍惜平淡如水的生活,才会察觉幸福的意义。新的愿望:愿世界和平。
良辰美景,人间芳菲,天下太平。
乱世儿女命如草芥,亦如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