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讲一个“禁魂张员外”因为贪吝过分招来嫌怨为自己带来祸患的故事。这张员外到底咋个贪啬呢?书中说到:
员外有件毛病,要去那: 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 ,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 ,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这个员外平日发四条大愿: 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梦鬼交。是个一文不使的真苦人。他还地上拾得一文钱,把来磨做镜儿,捍做磬儿,掐做锯儿,叫声“我儿”,做个嘴儿,放入箧儿。人见他一文不使,起他一个异名,唤做“禁魂张员外”。
这也是贪婪吝啬到无以复加了。作者觉得还不够,又写了一件具有导火索性质的事件,除却贪吝,复见其欺贫。
一日日中前后,员外到了屋里,“白汤泡冷饭吃点心”,两个主管在门前数钱。这时候来了个赤膊的乞丐,手中拿着笊篱。主管见员外不在面前,放两文钱在他的笊篱里。不意张员外在纱帘内瞧见,急忙走出来道:“好也,主管,你为什么把两文钱给他?一日两文,千日便两贯。”大步向前,把乞丐用来装乞讨物事的笊篱夺过来,将笊篱里面乞讨得来的钱一并倾在钱堆里,又叫众人当场打了这乞丐一顿。
你道不是太过分了么?因此上当晚张员外家里就被一个撞见他不义的神偷宋四公用计偷个磬尽。
《元曲》中有一首小令,表现一个人贪婪的程度,也很令人发指: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是多年前读《元曲》的时候曾让我眼睛一亮的一首小令,读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特别解气,因为它替蚁民大众把这些人给穷形尽相,就好比将一众贪酷者的灵魂给拍下来,贴在墙上,供众人瞻观。
一遇见这样的事这样的人,这几句话就会在我脑子里蹦出来 ,已经温习有千遍万遍。但是我从来没有机会用过。
上面这首小令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主要表现一个“贪”字。但这样“刮金佛面细搜求”的贪,往往与“吝”是分不开的。
记得《元曲》中还有一个套数,写一个人如何吝啬,我现在查查,希望能够顺利找到。
还真找到了,内容较多,讲的是一个吝啬鬼买了一匹马,爱惜得命根子一般,却有个不识相的熟人来借他的马。借吧,不舍得;不借吧,怕“恶了兄弟”“反了面皮”,只得半推半就地借与了,临行嘱咐了千言万语,真个是嘴嘴碎碎,没完没了,哀哀怨怨,切切悲悲而又肝肠寸断。马被牵走时,马主人竟然又“早两泪双垂”。
马是蒲梢马,是千里马的一种,看样子马的所有者是一个财主无疑。文学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富而不仁,富而悭吝者比比皆是。这篇《借马》真个把马主人的想不借又不得不借,担心、心疼、抱怨、难过、撕心裂肺以至于变着法儿骂借马人的矛盾纠结的心理揭露得淋漓尽致。贴在这里,有兴趣的友友可以欣赏原文。
《儒林外史》中写一个严姓的监生抠门儿,临死前的一个镜头特别经典,且看原文: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一段把严监生的“克己”算是写尽了。
但严监生却是有些冤枉的,我以为。他只是节约得过了分,与人并无害处,对他哥哥严贡生一家还是挺大方的。严监生死后,他的家产被他的贪婪且刻薄尖酸的哥哥严贡生侵占。我早就想为严监生翻案,因为懒惰,也因为人微言轻,没有阅读量,一直没有进行。
欧洲文学长廊中有四个经典的吝啬鬼形象,他们是: 迂腐的泼留希金、凶狠的夏洛克、多疑的阿巴贡和狡黠的葛朗台。
他们个个都吝啬贪婪到极点,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和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性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构成了他们各自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今人形容一个人贪婪,说他爱财如命、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吐象、欲壑难填,我觉得着一“壑”字远不够,应该换成“海”。
形容一个人吝啬,说他是小气鬼、抠门儿、锱铢必较、一分钱掰做两半儿花、铁公鸡一毛不拔……活脱脱一个严监生。 看来很有必要为严监生翻案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