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台独”与反“台独”之第一回合
2023-06-14 07:04  浏览:1024  搜索引擎搜索“广企汇”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广企汇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台独”与反“台独”之第一回合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召开的“旧金山会议”上,美国代表团提出了“联合国托管制度”(又称“国际托治制”“国际托管制”)案。1945年5月16日,“旧金山会议”尚在进行时,谢东闵在《台湾民声报》发表《国际托治制与台湾》,指出:“我想为不折不扣收复台湾,我们应向国际托治制会议提供备忘录,重申开罗会议的决定不可更改,同时透彻的说明台湾历史、民族及地理等,皆与中国不可分,必须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神圣”,“(国际托治制)台湾除外。因为它攸关中国安全,中国福利;它是百分之百的中国领土。此外,中国自身也要彻底觉悟,要态度明朗,立场坚定。由于国际托治制的提出,我们更觉得中国应准备武力收复台湾;同时在政治上的措施,例如筹备台湾省政府,在‘宪法’列举条文加入台澎,选择台胞代表台湾人民参政等,尤迫切需要实施,俾便以公开事实,争在和平之前,清正世界视听,杜绝意外之变”。谢东闵不愧国民党的有识之士,他说得多好呀!谢东闵,台湾彰化人,时任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省党部(驻地在福建永安) 宣传科长。


香港《华商报》(1946年3月13日)剪影

(来源:汪毅夫提供)

香港《华商报》1946年3月13日第1版载文揭露美国间谍(其中有一名黄姓“美籍台人”)“在台制造托管运动”的内幕(见图)。文中记1946年2月14日孙科到达台北。他在台湾的几次公开讲话里一再“放炮”,怒斥美国间谍。他说:“我深信台湾永属中国。但是有些外国记者却制造台湾分离运动的消息,这是荒唐无稽的”,“在台湾美国领事馆的台籍通讯员,经常供无端消息给美国记者,而这些美国记者却已戴了有色眼镜,于是一条条的造谣新闻就出现在外国报纸上”,“中国不能容忍外国人来煽动不安,制造谣言,侮辱中国”。该文还报道,台北“中央社”主任叶明勋(福建浦城人,福建协和大学毕业生)也严词怒怼上门“踢馆”的美国谍卡度。

廖文毅是战后台湾第一波“台独”思潮的关联人。台湾光复后,他很快地接近和接受“台湾地位未定”“国际托管”“住民自决”等“台独”论调。1948年5月22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在香港《华商报》揭露:廖文毅及其“台湾民众联盟”是一个“主张台湾独立的团体”。

如上所述,“台独”与反“台独”之第一回合主要是围绕“国际托管”而展开的。为反对“台独”做过有益工作的人,历史和人民会记住他们。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发布人:0af5****    IP:125.64.1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