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跟一个人说话,不管是当面还是微信还是电话,对方的回答多是“嗯”“行”“好”这样的单音节,那么,很可能是哪儿不对了。
高中大学时相处都很融洽的一个朋友,又都喜欢码字,那么惺惺相惜,有一天忽然跟我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时间可以淡化一切。这句话当然不是最先出自她的口中,她只是引用别人的话,但在那时那地,说给我听,我心里就打了一个激灵,预感到我们之间不会天长地久。我很难过,但我没有说出我的难过,因为她说的时候那么轻描淡写。
有些道理,只适合用心去悟,就像“这世界,谁离了谁都能活”一样,说出来是很让人伤感的。虽然事实上就是如此,但说和不说是不一样的,由谁说出来也是不一样的。
大学毕业时,也没有什么依依不舍,好像只是暂时的分别,以后还可以常见一样。哪里知道,我们的友谊,被她的那句话一语成谶。当然并不是一下子就断了联系,也还是互赠了几次礼物和通过几封书信的。
渐渐渐渐的,一切都交给了时间。交给时间,大家都知道,时间真的可以淡化一切。又兼想起她曾说过的另外一句话:朋友如流水。意思是,朋友可以随着你工作和居住地的不同,是可以不断变更的。我想也是对的,就懒于再去打扰她。再加上我自己交往的圈子也起了变化,于是就很少想起她。有时候偶尔想起来也还会感动于那个时候的遇见和相互陪伴,那是我们的青葱岁月,流水尚且有声,岁月岂能无痕!
她与她的当初也喜欢码字的青梅竹马的才子夫君都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年节回到家乡有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和亲戚间的相互走动,假期又短 ,根本没有时间想起我。我呢,对场面上的事也不感兴趣,教我的学,读我的书,写我的文,日子平静也不乏美好。
我们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共同话题少了。他们工作又太忙,写文基本不再继续,文字上的交流别后全无,又兼有时空的阻隔,情感的线也就愈变愈细,简直岌岌可危。
一次不知从哪里得知她工作超忙,焦虑,近乎抑郁。我想我得给她个电话问候一下,说打就打,她的忙碌的脚步和吁吁的喘气声先于她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我问她在干什么,怎么累成这样。她知道是我,声音却全无感情。她说在上楼呢,接着用“忙”“累”“行”回答了我的好几个问题和问候。聊得不多,很快挂了,不便耽搁她的时间。
我严重失落。 但是想起学生时代,还是不得不感动。
玩新浪博客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长文,名为《跟写作有关的那些事》,专用一章写了我们之间的友情和文字上的唱和。不料有一晚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久违的她的声音,她说她读了我的这篇文章,很感动,老巴(她夫君)也读了,也很感动。原谅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是止不住泪流满面,为了我们回不去的青春和青春里荡气回肠的友情。
我问她怎么知道我还在写文,又怎么读到了这篇文章,她说老巴的一个部下恰好是我的一个粉丝,追读我的文很长时间了。看到我的这篇文章,里面的人名两个都熟悉,很好奇很激动,说与她听,让她看看。她就看了,说确实是写他们两个。她于是就想到给我打个电话,一来多年没联系,特来问问好,二来传达老巴对我的问候和鼓励我好好写,至于老巴,因为所从事的事业,不便写作,搁笔多年。
我不大理解,我认识的从政却依旧写作乃至出书的有很多,为什么单单老巴不行。总之她说还是不行,我不便多说。
有一年春节回来 ,仍然是应酬多,但不知为何忽然想到要见见老朋友,于是我也在被邀请之列。我就去了,见了面她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声音还是她的声音,爱拖着长长的笑铃,但语调分明变了,带着山东的口音。想到本应“乡音无改”,我总感到有点别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