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关于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中止后,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性继续加剧。
当地时间8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冲突及饥荒问题举行公开会议。美俄代表在会上就上月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中止后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相互指责。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解决粮食危机,要牢固树立共同安全的理念,加快弥合南北发展鸿沟,并完善全球粮农治理体系。中方重申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以及关于俄罗斯粮食化肥出口的谅解备忘录对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加紧对话协商,坚持相向而行,争取平衡解决各方合理关切,早日恢复俄罗斯与乌克兰粮食与化肥的出口。
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于2022年7月22日就恢复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分别与参与协调的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协议,协议初始有效期为120天。该协议后经三次延长,直至今年的7月17日。当天,俄方向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通报,不再延长该协议。
目前,由于协议中止,已无任何搭载乌克兰粮食的商船驶出乌克兰的三大港口。
俄美交锋粮食安全问题
据美媒报道,在安理会公开会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加强粮食安全对于实现联合国宪章的目标至关重要。”他指责俄罗斯退出协议的决定是对全球粮食体系的“打击”,并且强烈谴责将“粮食武器化”的举措。
美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当地时间2日称,美国正在牵头发表一份关于粮食安全的联合公报。8月1日起,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为期1个月。
对于美方的指责,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扬斯基(Dmitry Polyanskiy)会上回应称,目前从总量来说,全球范围内其实并不缺粮,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公平地分配,“如今西方国家获取了本该属于欠发达国家急需的粮食,从而导致欠发达国家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他表示,是西方国家在航运、保险等方面阻碍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外运,“却一味将全球粮食市场不稳定的现状怪罪于俄方”。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则认为,如果俄罗斯希望将其化肥推向全球市场并促进农业交易,那么必须回到协议中。她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正在继续努力寻找办法,使俄罗斯重新加入该协议。
据央视新闻报道,张军在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中方支持联合国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和协调作用,动员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加大人道援助的力度,补齐全球人道享用的资金缺口,缓解有关国家人民的燃眉之急。在应对好紧迫问题的基础上,要彻底解决粮食难题,必须聚焦根源性问题进行系统审视。
7月底,俄外交部宣布,俄罗斯将向非洲国家提供已失效的黑海协议的替代方案,以确保非洲大陆持续的粮食安全。
联合国警示全球粮食不安全加剧
7月底,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提到,面对冲突、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和经济萎缩带来的冲击和破坏,农业粮食体系或不堪一击。
具体数据显示,2022年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西亚、加勒比和非洲等地区的饥饿水平仍在攀升,非洲大陆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数的两倍多。
“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极端天气事件等日益交织叠加并相互影响,将继续对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带来螺旋式上升的负面影响,”报告称,“没有迹象表明这些驱动因素将在2023年缓解,预计气候变暖将导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全球经济面临严峻前景,冲突和不安全可能会持续。这就预示着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将更趋严峻”。
五家机构还警告称,如果放任态势发展,世界各国无法如期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古特雷斯表示,必须加强全球粮食体系的韧性建设,有力应对危机和冲击,减轻冲突和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消除造成粮食不安全的根源。
7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交织,贫困和饥饿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国际合作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
毛宁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产出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