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把全球新冠疫情再次推至高点,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证实了奥密克戎免疫突破这一特征的存在,也一定程度打击了部分人对疫苗的信心。不过,世卫组织新冠疫苗成分技术咨询小组 (TAG-CO-VAC)发出声明,依然敦促全球更广泛地使用当前的新冠疫苗。
1月11日,世卫组织新冠疫苗成分技术咨询小组 (TAG-CO-VAC) 发出的关于“奥密克戎变体流通背景下关于新冠疫苗的临时声明”认为,奥密克戎变体突变谱和初步数据表明,当前疫苗对奥密克戎变体引起的症状性疾病的有效性降低,但对严重疾病依然有保护。
为此,声明建议,虽然一些国家可能会推荐加强剂量的疫苗,但世界的当务之急是加速获得初级疫苗,特别是那些患严重疾病风险更大的群体。并在更长的时间内,减轻新变体的出现及影响。
全球确诊病例激增
奥密克戎所引领的这波大流行已经不可避免,且速度远远快于此前几个变体,由此导致更多的感染病例出现。奥密克戎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严重的疫情?
从当前的数据看,并不是很乐观。自世卫组织于2021年11月26日将奥密克戎变体归类为“关注变体”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奥密克戎已蔓延至100多个国家,且愈演愈烈。
根据Worldometers数据,1月12日,全球日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313万例。其中,在新冠疫苗接种高覆盖的美国和英国和法国,病例激增尤其明显。
1月12日,英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超13万,当前,英国83.0%的12周岁以上人口完成2剂新冠疫苗接种,其中完成加强针的已达62.3%;法国当日新增超36万,而完成两剂接种人口的占比已超75.8%。在美国,95%以上的感染者为奥密克戎,日增病例超81万。
关注T细胞免疫机制
不过,随着奥密克戎传播的时间和感染人数不断增多,科学家对其未来的危害评估和疫苗的作用又有了新的发现。
多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奥密克戎感染可能不如其他变种严重,多表现在轻症类似感冒的症状。对此,科学家分析称,导致轻症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基于接种疫苗后所获得的免疫力以及奥密克戎感染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所引发的肺部所导致的重症有所减少。二是科学家发现,虽然奥密克戎的变异位点多达50多个,但对细胞免疫的T细胞影响较小。
1月11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杀手’免疫细胞仍能识别奥密克戎变体”的文章称,研究人员从已接种疫苗或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人中,发现T细胞可以识别并靶向奥密克戎变体。
过去2年,公众对于新冠疫苗所产生的中和抗体的理解极为深刻,也对中和抗体的衰减速度表示担忧,但鲜少有人注意中和抗体之外的免疫机制。
事实上,接种新冠疫苗后,即使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重症率都大幅下降,在面对奥密克戎时,这种特点更为凸显。
为何新冠疫苗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反应低的情况下,还能预防重症?
当人体自然感染病毒或者接种疫苗,在体内都将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即为日常所说的“中和抗体”,它可以有效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内,而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就不能繁殖、扩增,细胞外的病毒就会逐渐自身分解。这一步也是免疫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众多新冠疫苗试验中频繁提到的关键数据。
但是否到了这一步,免疫保护就结束了呢?并不是。在诱导体液免疫的同时,也会诱导记忆免疫,也就是细胞免疫,这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便是T细胞。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波曾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机体清除病毒最终依靠T细胞。黄波认为,中和抗体可以御病毒于细胞之外,但对于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却无能为力。同时,中和抗体只能阻止大部分病毒入侵细胞,仍会有小部分或者一部分病毒进入细胞内。对于躲藏在细胞内的病毒,其最终的杀灭依赖于人体内的T细胞。病毒在肺上皮细胞内,会将病毒蛋白信息表达在被感染的细胞表面,而T细胞能够识别病毒蛋白信息,从而对被感染的细胞发动攻击,并将其杀灭,其结局是被感染的细胞死亡,躲藏在其内的病毒也遭受被降解的命运。
“因此,中和抗体也不是万能的,但它能很好地扫除障碍,让T细胞发挥最后临门一脚的功能。“黄波如此认为。
正因为奥密克戎携带如此多的逃逸免疫位点,研究者担心人体失去抗体防御,于是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更多关注T细胞的免疫。
日前,南非开普敦大学在medRxiv上传了奥密克戎T细胞论文,研究者发现BNT162b2(辉瑞/BioNTech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Ad26.COV2.S(强生开发的新冠疫苗)和康复者T细胞对奥密克戎保留了70~80%功能,仍能识别奥密克戎,受变体的影响极为轻微。研究者还研究了以前的变种,发现虽然新出现的冠状病毒削弱了人们的抗体防御能力,但免疫系统的另一个分支——T细胞的特殊细胞介导,仍然可以识别病原体。
对于灭活疫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教授等研究人员曾发表了一项小规模研究称,灭活疫苗第三剂加强针接种后,体液免疫和记忆性T细胞免疫都出现增强。而对于接种两剂疫苗后血清免疫反应较低的人来说,也并不是真正的“无反应者”,接种疫苗仍能引发免疫记忆。
面对不断变化的病毒,由于中和抗体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上的少数区域结合,因此当刺突蛋白的位点发生突变时,中和抗体保护就会减弱。然而,T细胞与之不同。T细胞执行多种免疫功能,包括充当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杀手”细胞,通过杀死受感染的细胞,可以限制感染的传播,并有可能减少患上严重疾病的机会。
而且,在感染或接种疫苗后,T细胞水平不会像抗体那样迅速消退,会成为人体的记忆免疫细胞存在,具有持久性的免疫功能,而且T细胞可以识别比中和抗体更多的刺突蛋白位点。
在近期西安的德尔塔疫情中,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在2043个确诊病例中,1899个病例为轻型,占比93%;144个病例被确诊为普通型,占比为7%。在天津的本土奥密克戎疫情中,70%为轻型。
奥密克戎注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体,如果世界开始将关注点从感染数量转移到疾病的严重程度,T细胞也可能会受到更多关注,这也是免疫机制中最后的“临门一脚”。
开发预防感染的疫苗
这些研究结果以及病毒感染后的客观表现,再次肯定了新冠疫苗存在的价值,也是世卫组织敦促当前进一步接种新冠疫苗的科学依据。
同时,世卫组织新冠疫苗成分技术咨询小组也给出了未来新冠疫苗的研发方向,确定了新冠疫苗研发的标准:新冠疫苗要继续符合世卫组织新冠疫苗目标产品简介中确立的标准,包括预防严重疾病以改善疫苗诱导的保护。
世卫组织新冠疫苗成分技术咨询小组认为,除了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外,还应开发对预防感染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冠疫苗,从而降低社区传播。在此类疫苗可用之前,随着新冠病毒的发展,当前新冠疫苗的成分可能需要更新,引发广泛、强烈和持久的免疫反应,以减少对连续加强剂量的需求,确保新冠疫苗继续提供世卫组织推荐的抗感染保护水平。
由于奥密克戎拥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各大疫苗企业都在为奥密克戎特异性疫苗做努力。据外媒报道,辉瑞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ourla)1月10日表示,一种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将于3月份上市,目前辉瑞已经开始生产这种疫苗。
2021年12月11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曾发布消息称,已于2021年12月5日获得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鼻咽拭子标本,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病毒分离和全基因测序工作,成功分离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并获得测序结果。同时,科兴引进港大分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样本,并于2021年12月9日下午运抵北京,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P3实验室开展研究。科兴工作人员当时表示,分离出毒株后将进入疫苗的研发准备工作,最终是否要更换毒株,需要进一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