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即将入表,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跨越,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2023年8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将财政部在2022年12月1日起草的征求意见稿转为正式稿,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项,即数据资产入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入表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跨越,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一方面数据有望成为政企报表及财政等收入的重要支撑,另外一方面数据资产入表有利于企业加大对挖掘数据价值的投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根据《暂行规定》,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项目下均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应数据资源的账面价值或者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金额。数据资源包括外购、自行开发、其他方式取得三类。结合相关资产属性,企业使用的数据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存货准则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确认为存货。
此前数据资源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规定,大部分都是进入企业的费用,有些进入了待摊费用,尤其在上市公司审计中,数据资源投入都计入了费用,对财报的影响很大。现在数据资源可以计入资产,有利于公司改善资产负债率,减少投入期对利润的影响。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是最受益环节,原来这几个方向都会造成当期利润的减少,现在无论是计入无形资产还是存货,都计入了资产负债表,不会影响当期的利润。
浙商证券认为,数据资源入表明确了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目前拥有数据的企业可以盘活存量数据的价值,数据拥有者增厚资产负债表。其次数据资源入表将刺激企业进一步挖掘数据的价值,而数据加工是为数据增值的直接方式,看好数据加工服务商的市场定位。最后数交所参股方将受益于数交所业务流通加速,数据资源入表证明数据资源可以参考后续的交易按照收入准则等规定确认相关收入,企业会更有动力参与数据交易的市场,拓展业务,这会进一步提升数交所的业务流通量。(见下图:数据要素产业图谱)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执行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数据资源相关支出不再调整。
有业内会计专家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暂行规定》实施后,相关数据持有企业无形资产并不会一下子增多,一方面由于未来适用法,一方面新规还是依据原来的会计准则,例如数据资产计入无形资产需要参考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如果是自己开发获得的,分为研究和开发阶段,只有开发过程中的费用以及达到可使用状态之间形成的费用才能计入无形资产。关键在于企业的数据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带来效益。
尽管数据资产入表政策落地节奏超预期,标志着国家把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坚定决心,但在具体实施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数据资产入表的路径来看,入表是数据资产治理环节的最后一步,其前置条件包括数据资产确认、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产计量、数据资产披露等环节。
通力律所律师潘永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法律角度看,数据资产入表前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数据中包含了个人信息,必须符合个保法要求,从企业角度来看,要实现数据“无毒”且不侵害第三方权益,之后还要做数据确权登记和数据分级分类工作。目前数据确权和数据的资产登记的相关制度还在探索当中,数据资产定价方式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此次《暂行规定》为数据资产化提供了一些依据,但数据资产入表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地方政策试点以及像上海交易所等国内的第一梯队的数据交易所有所突破。
《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数据流通交易若干规定(草案)》提出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载体,推动数据流通交易“一链三平台”建设,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环境。企业可以委托上海数据交易所为其开展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提供相关基础服务,经数据产权人申请,上海数据交易所应当基于记录在数据交易链上的数据产品登记、交易、交付等信息,生成数据资产凭证,为数据产权人资产会计处理和资产评估提供支持。
《数据二十条》明确支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各地正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化评估。8月15日,上海浦东新区科经委与张江管委会联合发布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2023-2025 年)》,要“探索形成以上海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为纽带的数据资产评估机制,在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试点”。此前,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于7月5日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要“建立社会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建设数据资产评估服务站,先行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入表”。